-
作为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高新区体制机制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加快探索建立权责清晰、规范高效的现代开发区管理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产业园区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和主引擎。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革产业园区管理体制;一盘棋统一规划产业资源及定位;合理调整招商结构系统组建新型招商团队;全方位提高运营服务能力。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算力是先进计算的基础支撑,是新质生产力。昆山高新区以新质生产力为内核,将打造两大算力平台,构建算力、算法、算据三大子集群,布局四大核心应用场景,提供五大维度机制保障,推动算力成为赋能数字经济新动能的主引擎,构建先进计算新平台、新系统和特色应用场景,将算力产业链集群建设成为国家级领先产业集群。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国家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产业、人才、技术、资本集聚的重要平台,是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研究国家高新区制度型开放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是要形成人才新质态并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近年来,威海火炬高新区着眼发挥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等驻区高校创新人才资源优势,聚焦岗位供给、产教融合、保障体系,深化校企地合作,既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业提供有力支持,也为威海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当前,在扎实推进“双碳”目标、加速突破“半导体”等关键核心技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该产业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愈加凸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近年来密集出台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着力强化基础研究装备源头供给,聚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全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将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产业提升至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的核心战略高度。
来源:中国高新网2025-08-04
-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互促共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两翼。要以高质量科技供给保障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健全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科技型骨干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世界一流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完善区域性和行业性技术交易市场与全国交易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精准配置、高效转化;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资源融通的创新生态,以全面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科技创新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重要引擎,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实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佛山高新区要以点破局,全力打造核心产业园区;激活科技企业、载体平台创新活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打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提高成果转化效能。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创新驱动,关键在于新技术突破。江苏省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和推动产业创新;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行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式发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积极实施数字开放枢纽建设行动;推进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推动制造业改造升级,做精做强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支持鼓励“小微创新”,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升。同时,强化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保障,引导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流动,激发催生创新活力和新兴动能。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面对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任务,南昌高新区通过前期调研,分析研究如何以“五链”深度融合为抓手,优化产业创新生态,以期为新型工业化推进中的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天津滨海高新区华苑科技园是天津滨海高新区的创新集聚区和产业集聚区,也是支撑和引领天津滨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面对日趋激烈的园区竞争形势与日新月异的发展环境,华苑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以创新生态为动力,提升高质量发展能级;以多元融合为导向,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标志着这一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区域发展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中西部地区积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加速生产要素流通,在承接产业转移和创新发展方面发挥比较优势,与其他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相衔接,产业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江苏省科技系统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高新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聚力创新,聚焦融合,奋力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集成创新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管理技术与工具等,对各种创新要素和创新内容进行选择、集成和优化,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其形成优势互补有机整体的动态创新过程,表现为整合式创新、融合创新、融通创新、系统性创新等。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载体是产业。离开作为载体的产业,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家高新区须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起来,更好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为国家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近年来,衡阳高新区积极响应国家推进新型工业化有关部署,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探索形成“企业+平台+人才”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模式。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支撑。国家高新区是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新质生产力的特性决定了国家高新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使命更为艰巨,决定了国家高新区要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国家高新区要进一步加大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改革力度,承担更多的先行先试任务,以更加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激发新质生产力的内生活力和动力。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国家新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经开区等重要平台肩负着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使命,要从平台建设、资源整合、要素支撑3方面着手,系统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深入推动科技产业互促双强。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
-
近年来,我国在公共数据开放方面取得积极进展,但与我国庞大的公共数据体量相比,数据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依然不足。因此,在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授权运营与开放之间的协调发展至关重要,两者协同发展不仅能提升公共数据资源利用效率,还能推动社会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25-08-04